人事处举行名师工作坊(第17期)---新西兰学前教育简介

发布者:张晓星发布时间:2018-12-04浏览次数:379

人事处举行名师工作坊(第17期)---新西兰学前教育简介

20181129日下午12:30-14:30,人事处在智慧教室日169举行第17期名师工作坊。本次工作坊邀请新西兰坎特布雷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David Small博士做“新西兰学前教育概论”专题讲座,近20 名“三双”教师及教育学院的教师积极参加了活动,人事处处长助理李艳艳主持。

David Small博士做讲座)

本次讲座上,David Small博士主要讲解了新西兰社会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变迁,以及本土毛利文化与现代西方文明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冲突、碰撞以及如今的趋同和适应。

David Small博士讲到,殖民之后新西兰的主流社会是以西方教育为主的,与毛利人的文化有相当的不同,因此毛利人逐渐被边缘化,即使一部分人试图接受西方的现代教育,但依旧很难融入其中,反而还丢失了自己的文化,以至于毛利语曾有一段时间接近消亡。在此基础上,David Small博士着重介绍了新西兰国家政策层面的文件,即1996年颁布的国家幼教课程大纲:《Te Whāriki 》。Te Whāriki 来自毛利语,意为“编织而成的草席”,是一种传统的毛利手工艺制品,是对新西兰文化和历史背景做出的回应。即新西兰是民主平等的,作为毛利语和毛利文化的故乡,幼儿教育机构中的课程必须推广毛利语和毛利文化。

Te Whāriki是一套文化特色鲜明、教育理念清晰、评价体系完善的幼教课程框架,包含四大教育原理(赋予力量、整体发展、家庭和社区、互动互惠的关系)以及五大发展线索(健康、归属感、贡献、沟通、探索),将学前儿童置于英语文化和毛利文化的学习环境之中,旨在通过早期教育来强化和延伸毛利文化,并在其中将家庭、部落、社区等整合成为一个集成共享的支持网络来加以利用。 它不仅统整了社会双文化的观点,而且包含了新西兰对于本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觉。

(大家认真聆听讲座)

最后David Small博士详细介绍了新西兰学前教育机构的构成,如幼儿园、儿童保育中心、家庭日托、游戏中心等,以及学前课程设置和师资的发展。通过本次讲座,我校教师了解了新西兰学前教育发展与现状,并初步了解毛利文化,认识到让儿童从一出生开始就受到本土语言熏陶和文化洗礼的重要性。